水穿街巷”场景重现,历史文化街区恢复性重建,老胡同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……
北京在老城保护和复兴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,变化正在悄然发生。
眼下,《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(街区层面)(2018年—2035年)》已编制完成,正在报审。
那么,老胡同里能过上现代生活吗?北京老城究竟有多大变化?带着一系列问题,记者走进北京老城,走进胡同深处……
“胡同里,也能过上现代生活”
“现在家家都有了厨卫,市政排污排水等基础设施进入胡同里,改造效果比想象中好得多。”谈起近年来的日子,66岁的北京市东城区雨儿胡同20号院居民李长林感慨不已。
生活的变化,源自6年前那一刻——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雨儿胡同看望老街坊,听听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,要求“要本着对历史负责、对人民负责的精神,传承历史文脉,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,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、在发展中保护”。
一张总书记当时在雨儿胡同30号院内与胡同居民的合影,如今悬挂在福祥社区居委会一层。“当时过道特别挤,你看这合影里9人站成了三四排。”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工委副书记乔孟斋说。
6年过去,修缮后的雨儿胡同焕然一新,30号院也面貌一新:原有的14户居民12户选择外迁,恢复四合院传统规制格局的院子显得格外宽敞干净。腾退后的8间房子被改造成“议商暖阁”“槐香客厅”等,成为居民议事、活动的公共空间。